產業競爭力日增 中國企業嶄露頭角
金融危機後,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再加上政府強力推動結構調整,這意味著:過去以廉價為競爭力的「中國製造」正面臨階段性的轉變;隨著中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扶植政策方向公布,及十二五計畫推出,「中國製造」劃時代改變的關鍵時刻已來到。
中國官方已陸續推出了產業升級的目標,但「中國製造」升級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讓我們來看以下一個例子,就可以找到答案。
根據報導,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托雷多藝術博物館中,有一個造價3000萬美元的「玻璃館」,這是美國「玻璃城」的象徵。不過,這座「玻璃館」卻不是用進口自中國高階、精密技術的工藝玻璃所建造而成。
多年來,西方歐美國家所關注的都是中國服裝和傢俱生產商等低技術出口企業所造成的威脅。但在玻璃行業所發生的情況,卻讓人看到一種更強大的挑戰已經到來,那就是:中國擁有高技術專業能力的尖端、資本密集型企業,正在國際舞台逐漸嶄露頭角。
譬如接下托雷多「玻璃館」業務的中國企業,就是總部位於深圳的一家公司。而類似這種案例,不只發生在一、兩個行業。實際上,在全球需求重心已向中國轉移的那些行業,如鋼鐵、機車、鐵路系統、渦輪機、特種玻璃、商用車輛等多個領域,中國企業露出頭角的現象已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為了加快中國產業的升級速度和實力,中國官方除了將推出十二五計畫之外,日前中國國務院更敲定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及扶持政策方向,突顯出官方提升中國自身產業競爭力的強烈企圖心。
在現階段中國企業所做的仍然是發達國家公司所不願做,或由於成本因素而做不了的業務。儘管這些製造不是最精密或是屬於更高製程,但預期在中國政府有意推動產業邁向高製程能力的過程中,中國產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升級空間。
若以中國國務院日前所通過的「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植的政策方向」來看,未來中國官方確實希望以加快培育和發展方式,同時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大前提下,有計畫的發展中國自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長期作為「世界工廠」的全球產業分工中,中國企業承擔了低階製造、廉價輸出的歷史角色。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同時也積累了相當程度的製造能力和技術能力,加上中國政策的支持下,預期中國相關產業的競爭力將與日俱增,投資機會也將變得更為多元。
2010-09-13 旺報 【游金智/富蘭克林華美中華基金經理人】
留言列表